微信小程序制作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小程序热文 > 支付宝小程序上线,想讲与微信小程序截然不同的故事 返回列表

支付宝小程序上线,想讲与微信小程序截然不同的故事

作者:admin 时间:2018-12-14 浏览量:1231
9月12日,低调公测了一年的支付宝小程序正式上线。在长达一年的公测期里,支付宝小程序一直在闭门打磨技术组件,只零星传出过和开发者小规模交流的消息。同一个时间区间,微信小程序培养的用户认知到了收割期,高歌猛进,以至于曾有人建议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干脆在支付宝小程序的名字里回避“小程序”三个字。“小程序是种开发语言,这叫法是面向开发者的,”管仲有点无奈地解释。一位小程序开发者的观察是,此前一些开发者会认为小程序这个新物种是微信的专属。小程序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阿拉丁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 7 月底,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者数量达到 150 万。就入场时机而言,微信小程序像是横在其他入局者面前的一座大山。微信带来的压力并不止是开发者规模层面,更多在于微信率先定义了小程序。2017 年 1 月 9 日上线至今,微信成功输出了几个概念——即用即走、操作系统以及社交裂变营销。以至于当人们谈论小程序,谈论的就是微信小程序。随之,微信小程序社交属性的玩法,似乎也是小程序该有的玩法。于是当支付宝和百度小程序开始公测,人们想知道,支付宝和手机百度两个强工具属性的平台,是否是搭载一个“操作系统”的好载体?用户是否会在搜索和付款之外的时候,想起来通过它们接收其他服务?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用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和逻辑去衡量其他小程序,真的合理吗?“一味从微信的视角谈这个问题,谈起来就很别扭,支付宝该做的是抓住自己的特点。”根据管仲的叙述,小程序之于支付宝是让后者从支付工具走向场景平台的技术载体,至于它连接的场景,则是一切跟钱相关的服务。这个定位从支付宝的商业属性衍生而来,换句话说,支付宝小程序并不打算庞大到成为连接一切的操作系统。它讲的故事,也不是手机上只保留一个支付宝 App 就足够了。小程序平台未必会一家独大。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发现,不同属性的平台都有契合自己的一批垂类,但没有一家的基因是契合一切的万金油。齐车大圣围绕 4S 店做了一系列提供看车、保养、挪车服务的小程序,根据  BAT 三个小程序平台的属性,这家公司把这批小程序差异化的投放和运营。“拿缴违章费这个单点来说,用户的习惯是在百度里搜索查违章,或者在支付宝缴费,但这个功能并不具备社交传播的可能性,”齐车大圣杨铠宁的观点是,三家小程序原本就是依托于各自的生态成长起来的工具体系,开发者应该根据自己产品的属性去匹配平台的特性。某种程度上,在流量稀缺的当下,小程序的能力在短期内被高估了。但长期,特别在串联线上线下的流量和用户数据上,小程序将表现出足够的价值。在蚂蚁开放日上,管仲公布了支付宝小程序公测一年的成绩单:超过 2 万个小程序入驻支付宝小程序平台;小程序平均 7 日留存率为 29% ,其中车后市场等几个类目平均成交转化率超过 15% ;支付宝小程序平台日活 1.2 亿,活跃用户数突破 3 亿。作为蚂蚁金服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小程序公测一年都做了些什么?它的玩法和特性是什么?开发者如何利用它的红利?它能否突破用户心智的边界?背靠小程序平台,阿里和腾讯的战争又会走向哪里?支付宝小程序的玩法
支付宝和百度都在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技术框架跟微信小程序兼容。用他们的话来说,“你只需要改几行代码就能迁移过来”。但运营和挖掘红利的玩法,却可能截然不同。开发者在微信生态里研究如何利用微信社交链裂变营销,在百度里研究如何让自家小程序的内容和服务尽可能的贴合百度搜索的热门关键词和权重体系,那么在支付宝的语境下,则要把握支付一环。
目前支付宝小程序共有包括扫一扫、小程序收藏等 41 个入口,其中连接线上线下的扫码是支付宝流量最大的入口,而在微信生态里,这个位置则属于群聊。
支付宝小程序对不同入口的功能做了定义:扫一扫、搜索和朋友TAB页是线上、线下的拉新入口,当用户跳转到支付成功页和小程序收藏就有了留存,随后可以通过发优惠券或者支付页广告的方式引导用户跳转到卡包、生活号,而卡包和生活号则承担着用户二次触达的任务。如此,是支付宝设想的闭环链路。
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百度熊掌号和小程序,都存在相互倒流和跳转的思路,而在支付宝,这种关联则落地在生活号和小程序。生活号先于支付宝小程序上线,而在小程序上线后支付宝给了生活号更清晰的定位。“支付宝是从服务开始的,做类公众号这种事不太像支付宝。但我们发现有些是从服务走向内容,内容和服务连接的是未来,必须要做。我们会慢慢有序地引导商户经营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也可以跟场景结合做内容中心化分流。”管仲如上解释生活号跟小程序可能的关联模式。
“那支付宝未来会不会有一天出现信息流?”“一切都有可能,这个可能是自然的过程,但支付宝体量已经很大了,我们对变化是慎重的,会逐步做这些事情。”定位:离钱、离信用、离服务最近
2017 年 8 月,支付宝小程序开始公测。一年多的时间里,管仲说团队的精力主要花在两件事上:其一是把支付宝小程序的技术基础和商业化打扎实,其二是明确自身的定位、能力和差异化。
正式上线后的支付宝小程序把定位锁定在商业和生活服务领域,它的使命是让支付宝从支付工具走向能提供各种服务的场景平台(或者说超级工具集合体),这意味着拓展用户心智对支付宝的认知。
当微信先一步定义了小程序,支付宝作为追赶者,反超的机率并不取决于模仿得多快,而在于能否从模仿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这其中的挑战性,未必亚于从 0 到 1 。最终,支付宝小程序明确的差异化属性是“离钱、离信用、服务最近”。这也意味着支付宝小程序天然会更重交易和商业化,这是一个消费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有趣的是,这个切入点和微信的正好相反,微信是从社交关系链切入,蔓延到内容-信息-营销。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的评价是,两个平台属性的差异导致微信小程序的优势是获客拉新,而支付宝小程序的优势是服务。所有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现象,因为社交是距离 C 端用户最近的属性,无论什么垂类的小程序都会尝试去微信生态获取流量,尽管其中一部分开发者至今没有找到商业模式,怀抱着先把流量圈住,后续慢慢找变现模式的想法。而在支付宝的生态里,流量获取看上去并没有微信那么火热,但进场后契合的开发者可能离钱不远。今天的支付宝拥有 7 亿用户和 8000 万商户,之所以要做小程序是因为它已经不满足于支付工具的定位,希望走向生活服务,让用户不是只到了要付款的时候才想起来打开支付宝。
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用户认知,决定了支付宝小程序的盘子能有多大,不过这是个缓慢且有挑战的过程。早在 2016 年,支付宝就开始证明这种转变的可能性。一开始上线的是交水电费、充值话费和流量这类功能。那时候大家管这叫“便民服务”,这说法天然带了点 to G 的严肃调性,这些功能后来都成了支付宝的强势业务。甚至支付宝小程序公测后的一年里,也是先从这些刚需、但听上去没那么“性感”的垂直行业入手。首先是政务和医疗,然后才蔓延到商业化程度更高的出行和生活服务。目前支付宝小程序一共有工具、零售、生活服务、旅游出行与交通、公益、金融、教育、医疗、政务等 9 个类目。
相比之下,微信把更多力度投入看上去比较热闹的游戏和电商。这种调性的差异直接导致两个平台需要选择不同的开放方式。做社交起家的微信是个纯粹的连接器,因此张小龙提倡去中心化,微信小程序的场子像个自由经济的流量池。但支付宝的用户流量都伴随着交易行为,这意味着支付宝与平台商户共担责任,需要更谨慎的开放。“如果微商出了问题,他的第一责任人可能不是微信,但商业属性的支付宝不太一样,用户是因为信任而来,出了问题一定会找我们。所以当我们开放,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安全风控体系,需要大家一起来呵护。
所以,支付宝小程序的开放路线是中心化+去中心化,强化平台治理和推崇精品。去中心化的逻辑跟微信相似,而在中心化的位置支付宝会面向优质商家开放公域流量,给予一定激励。譬如齐车大圣在支付宝占据了一个查违章的中心化流量入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察觉到这是第三方而非支付宝提供的服务。小程序如何利用花呗、芝麻信用
除了明确产品定位,这一年支付宝花了大量时间打磨技术和商业基础。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呢?
一直以来,支付宝自称是一家技术公司,从 2016年 起就试图以开放的模式输出技术,为自身生态里的商户提供服务。但在过去两年,这件事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明显。
管仲告诉 36 氪,支付宝之前的开放走了弯路,直到小程序他们琢磨明白该怎么正确地开放——从单纯的通过 API 接口输出技术,到把这些技术接口结合场景封装成组件。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两种卖法的差别:当你告诉客户这里有个人脸识别的技术接口你要不要买,客户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是思考买过来干什么用,其二是客户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买来之后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做些定制和改造的工作。这两点都意味着使用门槛高,同时也让支付宝的技术能力在开发者眼中像个黑匣子,而这些就是通过做成组件来解决的问题。
此外,小程序或许是支付宝这些年找到的最佳的串联 C 和 B 双边用户的载体,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确立为蚂蚁金服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小程序的产品形态天然是方便用户使用的前端入口,同时通过支付、信用等属性跟商家后台,甚至阿里系的菜鸟、 1688 等供应链体系打通,让商户跟阿里体系内更多事业部产生商业关系。
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目前支付宝小程序目前重点开放 8 项能力:支付收单(如预授权)、营销服务(如花呗分期、拼团)、会员管理(如会员标签、电子会员卡)、芝麻信用(如信用免押、信用代扣)、位置服务(如定位、室内导航、路线规划)、供应链(如配送、溯源、1688 供应链)、资金管理(如批量收款)、金融服务(如余利宝)。 
不过信用和安全,这些能力究竟是刚需还是锦上添花,开发者又有哪些使用场景?
以利用率最高的芝麻信用为例,规模化的使用集中在与租赁、押金相关的场景。比如共享充电宝街电的小程序,引入信用借还来提供免押金这种更便捷的服务方式, 2017 年 8 月上线后的订单量增长了 6 倍,准入通过率提升 7.6% ,整体坏账率降低 50% ,目前的总体支付宝小程序用户量是 5000万 ;哈罗单车同样依托免押金功能,在支付宝小程序上线 4 个月后业务量提升 12 倍。
另外,根据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接入花呗分期的商户销售额平均提升23%,依托支付宝的风控体系,它成为了一个为小程序商户刺激消费的工具。 
支付宝的小程序,阿里的小程序 
目前,支付宝小程序最热的三个垂直行业是出行、零售和生活服务。
每家平台都会有自己的优势战场,比如社交之于微信,泛娱乐和内容之于百度、交易之于淘宝。但交叉的主战场也会有,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之间最激烈的主战场势必会是新零售。
小程序不会仅是支付宝和微信之间的竞争,准确地说,自从拼多多的拼购模式被验证,小程序就已经升级成阿里和腾讯的战场。放在几年前,人们想不到缺乏电商基因的腾讯有朝一日靠小程序杀了个回马枪。
淘宝平台培养起来的大 C“ 出淘“已经不是一两天的现象,淘品牌在试图寻找新的移动端流量洼地,学习在其他生态中的玩法。那么支付宝小程序在帮助阿里夺回分流到微信生态的电商用户上,会发挥什么作用?这也引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支付宝小程序是蚂蚁金服的战略还是阿里的战略?
“阿里的策略往往是先布局出来,各自再发展,然后各自发展过程中可以去协同,布局到一定阶段连接起来是必然的。新零售的概念太大了,要一起做。未来我们跟天猫、淘宝的合作如何分工,要回到各自的本质,绝不能做互相冲突的事。比如淘宝面临的挑战是移动时代模糊了线上线下的边界,而支付宝可以用小程序的手段去切入。又比如大家没想到,花呗实际上上一个营销工具,可以用到很多新零售的场景里提升商家的销售额。我们不会替代手淘,但可以跟高德、钉钉、饿了么等阿里体系内的产品互相借力。”管仲表示。管仲所说的借力模式,即一次开发多端运行,采用同一套技术框架,可以同时迁移到阿里系多个大流量平台上。
最贴合用户体验的使用方式,并非是将所有小程序都放在同一个高频大流量 App 上,而是当用户在某个场景下想调取某个关联度很高的服务,就能自然的使用。譬如大量的出行叫车订单来自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倒流,而非出行 App 本身,或者某些超级 App 。又譬如当你和朋友基于地理位置约饭,可能会希望通过地图来寻找附近的餐厅。支付宝小程序的边界,取决于在于能否扭转用户心智,以及在从蚂蚁战略走向阿里战略的路途中,是否能走得足够顺畅。
联系方式:18066528545   029-89298792

阅读过此文章的读者,还阅读过下面的文章

  • 微信小程序凭借其无需下载、即用即走的特性,已成为企业触达用户的重要渠道。在开发技术选型中,原生开发依然是许多项目的首选。那么使用原生开发微信小程序都有什么帮助呢?

    首先就是提高小程序的性能和流畅性。原生开发直接对接微信客户端渲染引擎,减少中间层带来的性能损耗,动画、长列表滚动等场景更流畅。原生代码打包体积更小,结合微信的预加载机制,显著提升小程序打开速度。微信支付、订阅消息、直播组件等新API优先支持原生开发,无需等待第三方框架适配。原生API可无缝调用微信通讯录、地理位置、扫一扫等系统级功能,提升用户粘性。提供实时预览、真机调试、性能分析等一站式支持,快速定位内存泄漏、渲染层级问题。原生开发可搭配WXS脚本优化渲染性能,跨平台框架需额外处理兼容性问题。使用跨平台框架可能会存在版本升级导致的API变更风险,原生代码无需担忧兼容性问题。

    原生开发在性能、生态融合、长期维护上的优势显著,适合对体验要求高、功能复杂的核心业务。若需同时发布微信、支付宝、百度等多平台,可评估跨平台方案。建议结合项目周期、团队能力、业务目标综合决策,避免盲目追求技术潮流。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程序已成为企业快速触达用户的重要入口。面对微信、支付宝、百度、抖音等多平台小程序的开发需求,开发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适配不同平台。而UniApp作为一款基于Vue.js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众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首选方案。本文将从技术、效率、成本等多个维度解析UniApp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使用UniApp开发小程序有什么优势呢?

    一次开发,多端发布

    UniApp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跨平台兼容性”。开发者只需编写一套代码,即可编译发布到微信、支付宝、抖音、百度、QQ、快应用等10+主流小程序平台,同时兼容H5、Android、iOS原生应用。对于需要快速覆盖多端用户的企业,可节省80%以上的重复开发成本。

    学习成本低,开发效率高

    UniApp基于Vue.js语法,前端开发者可快速上手。熟悉的组件化开发模式、双向数据绑定、生命周期管理等特性,大幅降低学习门槛。同时,UniApp提供丰富的API和组件库,直接调用原生能力,无需额外适配。

     强大的生态与插件市场

    UniApp拥有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和丰富的插件生态。在UniApp插件市场中,可快速集成支付、地图、UI库、数据统计等上千种功能模块。例如,通过uView UI组件库,可快速搭建美观的界面;通过uni-push实现统一的消息推送服务。

    与原生混合开发无缝衔接

    对于需要调用摄像头、蓝牙等深度硬件功能的场景,UniApp支持通过原生插件扩展机制集成原生代码,或直接嵌入原生页面。这种灵活性使其既能满足轻量级需求,又能应对复杂业务场景。

    UniApp凭借其跨端能力、开发效率和成熟的生态,已成为小程序开发的标杆框架。无论是追求快速验证的初创团队,还是需要降本增效的中大型企业,UniApp都能提供“多快好省”的解决方案。

  • 在移动互联网持续渗透的今天,企业是否还需要开发小程序?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可以从行业趋势、用户习惯、技术迭代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本文将从真实商业场景出发,探讨企业开发小程序的必要性,并给出场景化建议。

    一、流量入口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

    微信小程序DAU突破6亿,抖音小程序日活用户增长400%,支付宝小程序链接超300万商家——这些数据背后是用户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用户在刷短视频时直接下单外卖,在微信群聊中完成拼团支付,在搜索附近餐厅时直接预约座位。小程序已经演变为"即用型服务终端",企业若放弃这个触达窗口,相当于主动关闭了用户最自然的消费场景。

    二、成本效益的二次方法则

    某上市餐饮连锁企业的数字化报告显示:开发原生APP的获客成本是17元/人,而小程序仅为2.3元/人。更值得关注的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差异:通过小程序下单的客户复购率比APP用户高出32%。这源于小程序特有的"三秒定律"——用户从产生需求到完成服务的时间压缩至传统路径的1/5。服装品牌UR的案例更具说服力: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的融合模式,其单场活动GMV突破800万,用户沉淀效率是H5页面的7倍。

    三、生态壁垒背后的战略考量

    头部平台正在构建"小程序护城河":微信强化搜一搜直达服务,抖音将小程序与内容推荐算法深度绑定,支付宝重点布局民生服务场景。某家电品牌的市场总监透露:"我们在抖音小程序的转化率比独立站高4倍,因为平台会把优质小程序推送给精准用户。"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像布局线下门店一样,在多个流量生态中建立"数字分店",每个小程序都是特定场景的服务节点。

    四、技术红利的窗口期缩短

    当谷歌推出Instant App,苹果上线App Clips时,全球开发者都意识到轻量化应用已成必然。但国内小程序生态的成熟度领先国外2-3年,使用Taro框架开发跨平台小程序,迭代速度比维护三个原生团队快5倍。

    结语:小程序的终局是"服务插件化"

    当物联网设备突破百亿,XR技术逐渐普及时,小程序形态可能演变为"空间计算时代的服务插件"。企业当下的小程序布局,实质是在为元宇宙时代的服务架构积累组件库。是否开发小程序的根本问题,应升级为如何构建可跨生态移植的服务模块体系。

  • 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小程序除了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业务效率,提高自身竞争力之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小程序来获取更多的收益,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小程序要如何获取收益呢?

    直接变现的方式,比如付费下载、内购、订阅制、广告这些。这些都是比较直接的方法,但各有优缺点。比如付费下载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太容易,特别是如果小程序不是特别独特的话。内购和订阅制可能更适合有持续内容或服务的小程序,比如工具类或者内容类应用。广告的话,需要一定的用户量,可能适合已经有用户基础的情况。

    接下来是电商和佣金分成,这可能适合有商品或服务销售的小程序。用户可能需要整合支付和物流,这对于个人开发者来说可能有点复杂,但如果能合作的话,分成模式可能更可行。比如外卖、旅游平台的佣金,或者成为分销商,推广别人的产品。

    然后是企业服务,这部分可能用户没想到,但B端市场其实很大。定制开发、技术服务年费、解决方案都是可行的。特别是如果用户有技术背景,为企业做定制开发可能收益更高,但需要销售能力。

    数据变现和增值服务也是一个方向,比如数据分析报告或者会员专属功能。不过要注意数据隐私问题,不能违规。

    流量变现方面,导流到其他平台或者做品牌合作。如果小程序有大量流量,可以引导用户到APP或者网站,或者和品牌合作做推广。联名活动也是个好点子,比如和网红或IP合作,增加曝光。

    运营策略方面,冷启动阶段免费吸引用户,后续推出付费功能。或者用免费增值模式,基础功能免费,高级功能收费。这些策略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收益,不能太激进。

    资源整合方面,联合其他开发者或商家,共享资源,或者提供平台抽成。比如做一个平台,让商家入驻,从中抽成。这可能适合有一定资源整合能力的团队。

    最后,通过小程序获取收益的方式还是很多的,但是现如今大部分用户对于费用都是比较抗拒的,因此一定要尽可能根据小程序的具体情况,决定收费方式,避免对小程序造成过大影响。

  • 在了解小程序定制开发和模板开发有什么区别之前,要先明白这两者之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定制开发应该是指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从头开始设计和开发小程序,而模板可能是指现成的、已经开发好的小程序框架,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些修改和配置。

    首先,定制开发的优势在于完全个性化,可以满足特定的业务需求,功能更加灵活,但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模板开发成本低,上线快,但功能受限,可能无法满足某些特殊需求,而且界面和功能同质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还要考虑到后续的维护和升级。定制开发可能需要专门的团队维护,而模板通常由第三方提供维护服务,但可能缺乏灵活性。用户可能还会担心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定制开发在这方面可能更有保障,因为代码是自主控制的。

    同时,定制小程序可以加入独特的会员体系,而模板可能只能使用预设的功能模块。

    因此,如果是一个初创企业,预算有限,需要快速上线的话,这时候模板可能更适合。但如果用户的企业有独特的业务流程,或者需要与现有系统整合,定制开发可能更合适。

  • 现如今小程序开发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首要选择,而在进行小程序开发时,小程序平台的选择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对于小程序来说应该如何选择开发平台呢?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微信小程序肯定是首选。但如果是支付宝或者抖音的用户,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平台。这可能涉及到各个平台的用户基数、覆盖人群,比如微信的用户量最大,支付宝可能更多用于支付场景,抖音适合内容营销。

    接下来是开发成本。不同的平台开发工具和语言不同,比如微信用JavaScript,支付宝也是类似,但字节跳动可能用不同的框架。如果用户已经有技术团队,可能需要考虑他们的技术栈是否匹配。或者如果用户想跨平台开发,可能需要推荐uni-app或Taro这样的框架,节省成本。

    然后要考虑功能需求。比如,如果需要支付功能,微信和支付宝都有成熟的支付接口。社交分享的话,微信的社交链更强。抖音可能更注重短视频和内容传播。电商相关的话,可能淘宝小程序更合适。

    用户体验方面,每个平台的UI设计规范不同,需要遵循各自的标准,确保用户体验一致。同时,性能优化也很重要,比如加载速度、响应时间等,不同平台可能有不同的优化策略。

    维护和更新也是一个因素。各个平台的审核政策、更新频率不同,比如微信审核比较严格,但流程成熟。抖音可能审核更快,适合快速迭代。需要根据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平台。

    生态支持方面,微信的第三方服务和插件很多,支付宝在金融领域有优势,抖音可能有更多的流量和内容合作资源。如果有现成的插件或服务可用,开发会更便捷。

    数据分析和运营工具也不可忽视。微信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后台,支付宝提供交易数据,抖音有内容互动分析。如果需要这些数据来做运营决策,平台的数据支持就很重要。

    因此小程序开发平台之间关各有不同,如果只是想要服务好一个平台的用户的话,微信小程序平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要是想要吸引更多用户的话,选择uni-app或Taro这样的框架,能够更好的实现跨平台开发。

029-8929 8792 177 9128 8395 西安嘉瑞德网络科技公司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六 8:30-18:30
邮箱:2528823962@qq.com
QQ:252882396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元朔路明丰伯马都A座10820室
在线客服系统
  • 微信小程序制作微信二维码
    扫码咨询
Copyright © 2015 西安嘉瑞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陕ICP备2023001199号 网站地图